|
基本上這些早期的電影鏡頭,就是怕光, 但是不同廠牌的電影鏡頭也各具特色, 比較知名廠牌大致上可區分為 :
1. Dallmeyer 英國油畫派電影鏡頭.
2. Kern 瑞士精品鏡頭
3. Cooke 英國立體派鏡頭
4. Boyer 法國印象派鏡頭
5. Angenieux 法國唯美派鏡頭
6. Kinoptik 法國浪漫派鏡頭
7. Carl Zeiss 德意志電影鏡頭
當然還有美國鏡頭,如kodak...,日本鏡頭以及東德的鏡頭,
一般去玩電影鏡頭, 大致上都是已經將 Contax(Zeiss), Leica 玩到很透的老鳥,
當然也包括早期(底片時代)純粹玩日系相機的老鳥.
DSLR興起之後, 也有更多人投入電影鏡頭, 但是我還是覺得,
先將手上所使用的相機系統做個評估, 先收集一套能使用於你的數位系統的現代鏡頭, 才是比較實際的做法,
例如我是 Canon 系統, 那麼我只會收集24mm/f1.4, 35mm/f1.4, 50mm/f1.4, 85mm/f1.4 & 135mm/f2 ,
先將這些鏡頭的特性摸熟悉之後, 再來考慮其他的鏡頭.
以上那些 Canon鏡頭,我都沒有, 只有買一些 AF的便宜鏡頭,
因為我是從底片玩過來 DSLR, 目前還是拍底片為主,
手上就是以德鏡兩套系統為主( contax & Leica), 再加上一些電影鏡頭.
只能給你這些建議,暫時別衝動,真的要玩, 也可以給你一些建議, 不過轉接環的費用也頗驚人.
PS : 以上電影鏡頭提到的廠牌, 如果各挑一隻評價不錯的來收藏即可, 但是金額也等同購買一輛 Camry,
不知道這樣算不算敗家, 不過5年以後, 這些鏡頭不僅不會貶值, 甚至於還會上漲, 可是 Camry 卻只剩下一半的價格.
我之前有一帖"Dallmeyer 英國油畫派電影鏡頭",你可參考看看.
Dallmeyer 英國油畫派電影鏡頭
至於兩者真正的差別,大概有以下幾點:
1. 電影鏡頭一般而言, 沒有現代鏡來的銳利.
2. 電影鏡頭大部份比較怕光, 畢竟早期的鍍膜技術不比現在, 甚至於根本就沒有鍍膜.
3. 電影鏡頭大部份的反差都比較小, 所以要思考如何去運用, 但是又怕光,所以....,大部份都得自製遮光罩.
4. 電影鏡頭大部份是 C-mount, 所以一定得買轉接環, 另一方面也可能沒有對焦的功能, 所以還得買HELICOID,
當然也買的到有HELICOID的轉接環.
5. 電影鏡頭大部份都有"成像圈"的問題, 即使經過有HELICOID功能的轉接環, 常常也只能運用在APS-C 或是 m43系統,
畢竟電影鏡頭是給 8厘米 or 16厘米的電影底片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