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Fans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6078|回復: 36

關於"空氣感"、"通透"兩個詞的想法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12-29 13: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看了傑克大這篇文章,小弟有感,便在50樓回了文
http://www.canonfans.biz/read.php?tid=126794&page=1
現在小弟把這篇引出來獨立跟大家互相討論。

全文也同時刊載於小弟的部落格

我們常常聽到"空氣感"三個字出現,或是說這張照片感覺散景好"透";那麼"空氣感"、"透"到底是什麼?以前我對這兩個字詞的感受是很抽象的,但是最近有了新的體會。
"空氣感"是日本人發明的詞,尤其在風景攝影與人像攝影的書籍上常會看到,眾所皆知日本人對於散景的追求可說是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對於各類鏡頭的散景、二線性、散景與耀光的總合變化程度、各類片幅所造成的散景虛化、圓形光圈角形光圈的優劣,歐美攝影人士較不在乎的地方,在日本人眼裡可說是錙銖必較的一點;而台灣人受到日本人的影響,也跟著對上面那幾個鏡頭各種不同的散景變化有了莫大的考究。那麼"空氣感"到底是什麼??

我的感受是:空氣感是被攝主體與周遭環境在散景過渡上的最佳化。

我們舉幾位現代活躍的日本風景攝影師的圖片來說說好了:

下面這張圖片(攝影師:安念余志子)大家都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散景的變化程度,右邊的這張圖片更有"空氣感"的存在,而左邊這張就是使用大光圈來營造紅花如夢似幻的感覺。
這個開滿了野花的草原除了散景的過渡柔和之外,遠方的五顆樹也交代了出來,近拍還能夠有散景並且把遠方的景色納入並且使人能夠明瞭這是什麼物體,
需要的就是較細的光圈了。但是我會用更細的光圈,因為中景與遠景的散景過渡會更順暢,而不是一下子就從清晰的前景跳到模糊的中後景去了。


接下來這一張(小林義明:釗路濕原)可以為空氣感做更好的詮釋,前、中景都是較為清晰的,遠景雖然已經有虛化但是仍然可以明顯看出山的輪廓、樹叢的輪廓;附帶一提,空氣中含有水份,像台灣、日本這樣的島嶼國家濕氣較重,所以光線經過厚重的濕氣所造成的折射與散射,也是"空氣感"的一種表現;我想,完美的散景過渡與厚重溼氣的光線折射所造成的模糊變化應是"空氣感"一詞的真義,這在較乾燥的美國中西部是不容易看到的,所以對比典型的美、日兩國風景寫真,一個追求壯闊、明亮;一個追求魔幻班的空氣感,這也是因為地理條件不同的關係。




那麼"透"又是什麼?

這個字其實很難用文字解釋,
請先看過這個連結的幾張大光圈圖片http://www.flickr.com/photos/moaan/6405736293/in/photostream/
還有下面這張圖片(擷取下來的畫質不是很好,但是可以做為參考,這是用正片拍攝的)


歸結起來,一張照片要不管在亮處或暗部下,畫面的細緻度、顏色的飽和度、空間的立體感這些都是相互協調沒有過度矯正的,
我舉一個例子,前幾天我跟一位同好(佐冬Zota)給他看我在峇里島拍的正片、還有在台灣拍的正片,RDP III、Pentax看片器、台製燈箱,
他在看完了富士TX-1的寬景照後又看了我在台灣拍荷花的照片(使用小白),只淡淡的說了一句:差太多了!
即便我有掃描成數位檔,但是直接看正片是最準的。
我跟他討論的結果是,TX-1所拍出來的照片層次豐厚、色彩飽和度與空間感讓人有如身處在照片中的環境,因為底片完全紀錄了這支鏡頭所表現出來的優點,
但是用小白拍的荷花就不一樣了,即使曝光的亮度是足夠的,但在正片上看來就好像蒙了一層霧,灰灰的,飽和度有了但是空間的立體感卻表現不出來。

總結以上"空氣感" 與"透"的討論,目的是在於使人了解除了買好鏡頭,我們更要善於駕馭這些好鏡頭,攝影人的追尋在於拍出生命的力道與感動。



評分

參與人數 9參與度 +309 收起 理由
RE7117258 + 35
net2015 + 40
chingmaio + 34
獨眼龍 + 20
pip + 20
dvchung + 50
lm22ch + 50
lsb + 30
monlight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2-29 13:58 | 顯示全部樓層
小弟一時無法體會""的含意.不知和廣角的"透視"感有所區別?還請梁兄解惑!

還有 ,文中多次提到""光圈.是否就是"錢"景深的意思?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2-29 14:02 | 顯示全部樓層
[s:47][s:47][s:47]
透視景深的結合, 不知讓多少人跳進那個深淵裡頭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2-29 14:06 | 顯示全部樓層
[s:19] [s:19]

那我也要來佔位置等著看樓上心得xd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2-29 14:24 | 顯示全部樓層
[s:47] 內容精彩啊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2-29 14:35 | 顯示全部樓層
一切都要怪那群 "灰鶺鴒"  讓我卡關很久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12-29 14:40 | 顯示全部樓層
引用第5樓雙胞胎爸於2011-12-29 14:35發表的  :
我曾有個朋友問過我(他用倈卡M9)

為什麼你要一直用400滴來拍照呢?   你到底在堅持什麼呀? 你要證明什麼呢?

我回他~爽呀
.......


我還遇過更誇張的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2-29 15:18 | 顯示全部樓層
[s:47] [s:47] [s:47] 精闢解說
要好好來思考消化一下[s:75]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2-29 15:23 | 顯示全部樓層
引用第5樓雙胞胎爸於2011-12-29 14:35發表的  :
我曾有個朋友問過我(他用倈卡M9)

為什麼你要一直用400滴來拍照呢?   你到底在堅持什麼呀? 你要證明什麼呢?

我回他~爽呀
.......
我還在默默用著那快門不知何時會再掛一次的20D [s:21]
因為 我要等到我比我的20滴和我的鏡頭 "兇"  我才會升級
理論上, 我以為掛牆壁上的, 放桌布的, 有個幾張就行了,
但是呢? 鏡頭背後的觀察、體認、動作、情感、汗水、淚水 (每次買鏡頭小朋友都會哭哭~我也哭哭),
這才是我覺得耐看的真義, 評論一幅畫, 有時你可以用駐足多久來欣賞可以評斷出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2-29 15:43 | 顯示全部樓層
值得玩味[s:26]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2-29 15:44 | 顯示全部樓層
30D也粉好用[s:58]
只不過換境頭次數n-2等於入塵次數[s:19]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2-29 15: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讚.....感謝分享.....[s:47] [s:47] [s:47]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2-29 15:52 | 顯示全部樓層
恩...
看完這篇又有不同的感受了...[s:58]
繼續帶著我的550滴到處跑...[s:59]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2-29 16:00 | 顯示全部樓層
一直不喜歡談到器材、技術方面的話題.....
太多人太嚴肅看待攝影這碼事,不是拿單眼就要拍出驚世巨作,才不負單眼之名....
拿著哈蘇、倈卡只拍生活照不行嗎?
拿著kit鏡,對著名模拍不行嗎?
一個好作品不是好器材或好腦袋,單方面就可以決定的....
腦袋決定了作品的格局,器材決定了作品的質量,兩者並不是天平的兩端。
個人以為一個好作品,不單單只有腦袋及器材就可以決定的......
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引起共鳴........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2-29 16:00 | 顯示全部樓層
很讚的解說[s:47]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CanonFans

GMT+8, 2024-11-24 05:54 , Processed in 0.21978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